现在汽车价格走势_车价最新行情
感谢大家给予我这个机会,让我为大家解答现在汽车价格走势的问题。这个问题集合囊括了一系列与现在汽车价格走势相关的问题,我将全力以赴地回答并提供有用的信息。
1.?????????۸?????
2.8元油价与锂价暴跌,终结特斯拉、雪铁龙掀起的价格战
?????????۸?????
任谁也没想到,特斯拉在1月份开启的价格战已经波及到了整个国内汽车市场。除了新能源汽车品牌与特斯拉打起了价格战外,看到新能源汽车价格不断下探的燃油品牌,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,同样采用了大幅度的降价优惠,只为能在不断内卷的国内汽车市场存活。犹记得在2022年底的时候,不少汽车厂家都宣称是抄底买车的最好时机,可放到现在来看,去年底买车的用户简直就是“大冤种”,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燃油车,给出的终端优惠都在不断挑战价格红线。就比如上汽奥迪,近段时间甚至还传出了不到32万元入手A7L的内部价。
上汽奥迪价格跳水,所有车型开启大降价
从网上曝光的上汽奥迪内部价格表来看,上汽奥迪对旗下所有车型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降价优惠,最高降幅已经达到了16万元,即便是最低降幅也超过了10万元。
就比如奥迪A7L,身为一台C级豪华轿车,奥迪A7L在去年就经历了多次官降,此次给出的员工内部价更是只需要31.87万元,而奥迪A7L的官方指导价为41.87万元,直接降了10万元,部分车型降价幅度更是达到了16万元。这一价格不仅比奥迪A6L还便宜,甚至已经低于了奥迪A4L的官方指导价。
再比如奥迪Q6,作为奥迪史上最大尺寸的SUV,虽然奥迪Q6的本质是途昂的换壳车,但上汽奥迪给出的内部员工价也只需要32.76万元起,已经与途昂的高功率版车型售价相差无几;至于奥迪Q5 e-tron,同样有着超10万元的降幅,内部员工的起步价只需要25.05万元,与ID.6 X官方指导价相当。
不难看出,上汽奥迪为了清理库存车,已经给出了前所未有的优惠幅度。毕竟对上汽奥迪来说,去年的惨败让库存压力陡增,如果内部无法完全消化,未来上汽奥迪势必会将这一价格推向市场,以此来缓解库存压力。
马自达、雪铁龙纷纷跟进,燃油车已价值崩塌
除了上汽奥迪对员工毫不吝啬外,前段时间连一向对降价嗤之以鼻的马自达,也对内部员工给出了诚意的购车价,内部员工购买阿特兹的起步价只需要12.15万元,完全就是把B级车当作A级车在卖。
相比上汽奥迪和马自达只是对内部员工给出了十足的诚意,雪铁龙则是将降价诚意推向了市场。雪铁龙C6作为该品牌旗下的B级轿车,本次降价促销直接给出了9万元的优惠力度,直接将起售价格拉低到12.68万元。虽然这9万元的降价优惠有一部分是湖北政府补贴,但12.68万元买雪铁龙C6是消费者实实在在享受到的优惠。
根据湖北某雪铁龙4S店工作人员透露,雪铁龙推出降价政策后,其一天的订单就接近200台,雪铁龙也遭到了湖北消费者的疯抢。如果雪铁龙将9万元的优惠力度推广在更多的省份,想必在3月份,雪铁龙销量必会挤进主流合资车企行列。
除了马自达、雪铁龙这些二三线合资品牌价格大跳水外,丰田的产品价格在今年也明显下调,同时东风本田在湖北省同样掀起了最高7.5折的价格风暴,广汽本田也开始放大产品让步空间。
种种迹象都在表明,在新能源汽车没有补贴后的2023年,反倒是让燃油车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,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特斯拉。本在补贴刚取消后的1月份,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宣布涨价,特斯拉却直接放出大招,将旗下产品价格降到了历史最低值,不得不让其它新能源汽车品牌通过降价来应对特斯拉的价格冲击,同时也让燃油车卷入这场价格战之中。
写在最后:
特斯拉尽管在国内的风评并不好,但国内一直都不缺想要入手特斯拉的人。如果不是特斯拉,新能源汽车价格也不会降得如此之快,燃油车的价格体系也不会在今年彻底崩塌,对于特斯拉这条“大鲶鱼”,你们怎么看呢?
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轱辘,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。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与易车无关
8元油价与锂价暴跌,终结特斯拉、雪铁龙掀起的价格战
新能源车走势是涨价还是内卷新能源车价格战正在启动
仅仅就在1个多月前,新能源车市场还是涨价大潮涌起。
2022年12月31日,国补政策正式终止,该日以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,这也标志着“插电混合动力车4800元/辆、纯电动车12600元/辆”的国家财政补贴正式退场。随即,大部分车企密集发布涨价预告,包括比亚迪在内,10多家车企纷纷调高了自己的售价,不过很快,在特斯拉连续几轮的降价暴击之下,进入2月下旬,新能源车又听取“降”声一片。
进入二季度还能不能更便宜?
在业界看来,这一轮的新能源车降价潮对终端消费者而言将是利好,而受市场竞争加剧、原材料降价等因素影响,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降价潮或仍将持续。随着电池厂商降价减产,新能源车企轮番降价,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观望情绪浓厚,降价或将成为今年新能源汽车乃至整个国内车市的主旋律。
消费者希望实现“油电同价”
在行业掀起降价潮的同时,一些低价新车型的出现,也进一步撼动着原有的市场格局。
比亚迪官方宣称,该新车型实现了“油电同价”,上市7天内的订单超过32000辆。随即,换上增程混动后的零跑C11变为15.98万起;吉利帝豪LHi·P最高降价3万元。业内人士认为,虽然目前大多数新能源车是为了份额而战,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动力电池成本明显下降,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价格也会逐渐趋于相同,甚至比燃油车还要低。
新能源车涨价,特斯拉官降,中国品牌跟进,燃油车掀桌子,部分车企开启保价模式。以上大约是从去年底到今年初,国内车市的经历的一系列过山车似的价格大乱斗。就当上个月大家还在讨论价格战要打到什么时候,到底是“保价派”技高一筹,还是掀桌子的更得人心时。国内油价迎来今年最大涨幅,以及碳酸锂半年不到的时间暴跌近66%的消息,恐怕要为一季度风风火火的汽车价格战,画上一个句号了。份额降、油价涨,油车再打价格战也没用?
持续数月的价格战,简单来说,就是车企们为了留在“牌桌上”所做出的努力。但是价格战拼的却不是车价本身,甚至也不是制造成本,而是在风云变幻的车市格局中,对于产品、车企的预期。试想,如果明确告诉你,某家车企明天就要关门大吉。那么即便现在它的产品就是打骨折,恐怕绝大多数人也不会选择去趟这趟浑水。这种案例并非没有发生过,对于曾经选择退出中国市场的品牌而言,其收尾的库存,最终归宿往往是租赁或二手市场。而它们在退出之时也并非没有选择大幅降价,但无论消费者还是车市同行,对此行为其实大多也都并不在意。
那为什么现在都开始在意了呢?因为彼时的降价,是准备卷铺盖走人,而现在的降价是为了继续撑下去。特别是对于燃油车领域而言,大家账本都非常清楚。首先,大盘是基本稳定的。自2017年到2022年,国内乘用车销量基本围绕2400万辆左右水平震荡徘徊。其次,存量的数据中,新能源车的份额逐渐提升。去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已经突破650万辆,同比几乎翻番,实现每卖出四台车,就有一台是新能源车的格局。按照前面“买预期”的论调,其实燃油车目前已经处于守势状态,而油价可能会是压垮这一姿态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在全球主流车企纷纷选择“锁死”燃油车科技树,将有限的财力和精力都投入到挖新战壕时。其实也等于变相“锁死”了燃油车的制造成本。平台化的制造方案,多产品(甚至多品牌)共线的生产方式,成熟的供应链体系。简单来说,只要边际效应能够维持,燃油车的生产制造就会保持在可控且较低的水平。这也成为传统车企打价格战时手握的重要筹码。但油价对于消费预期的影响,恐怕会导致传统车企不再愿意主动将手中的筹码掷出,而是被动选择固守。
我们先来复盘一下近年来油价与车市的关系。在去年上半年一波10涨2跌的走势下,国内油价也从“6元时代”快进到“9元时代”。叠加其它因素影响,去年3-5月份国内汽车销量同比降幅明显,但同期的新能源车市依旧保持正增长状态。然而到了去年下半年,整体画风为之一变。一方面,3涨8跌的油价走势,并没有让“10元时代”到来,还在年底成功将92号汽油压在了8元以内。另外,部分燃油车的购置税优惠政策,也刺激了去年下半年的车市表现。
再把时间拨回今年,虽然购置税优惠告一段落,但油价在第一季度基本克制,并且3月份的两连跌,让很多地区的95号汽油都跌入了8元以内。相对宽松的油价走势,让车企的价格战足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。但4月份的大幅上涨,无疑再次唤醒了消费者对于油价的记忆。特别是在地缘局势暂无缓和迹象,以及供需关系的客观状态下。消费者恐怕也会产生油价将会处于高位震荡的预期。加上燃油车本身就处于份额被挤占的防守姿态,叠加使用成本的预期,车企自身继续价格战的预期收益自然会持续萎缩。当然,燃油车也不用担心新能源车会趁机利用价格“收割”,因为它们也准备收手了。
喘口气、继续卷,电车也打不动价格战了?
从市场份额来看,新能源车预期向好,这点是毫无疑问的。只不过面对新势力的加入,中国品牌的崛起,以及传统外资车企的转型,整体大盘的向好,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分到预期的蛋糕。于是新能源车也一度选择在价格战问题上与燃油车联动。但是热闹的价格战掩盖了至少两个问题。其一是国补的取消,即便是退坡之后的水平,对于国内新能源车企而言,在成本压力上绝对是“伤筋动骨”的存在。另一点则是技术上的投入,无论现在热门的800V,还是智能驾驶、座舱,以及充电桩与换电站等硬件投入,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仅以造车新势力“蔚小理”来看,如果刨除研发费用一项,那么至少理想汽车已经可以实现盈利了。
当然,与很多手里只有一本新能源账的中国品牌车企不同,绝大多数外资车企还有燃油车可以输血。不过就像前面聊的那样,燃油车现在处于自顾不暇的状态,恐怕也只有诸如宝马、奔驰这种一线豪华品牌受波及程度较小。但这些具有宽阔护城河的品牌,本身从来也没有加入价格战的意思。
再把视线拉回新能源车,其价格战标志性事件当属特斯拉今年的大幅官降,以及国内油价缓和时,燃油车掀桌子带来的市场“恐慌”。如果说后者带来的“危机”已经消散,那么前者还会再动手吗?无论是同行的试探,还是消费者的期待,有关特斯拉在上周六再次大幅降价的传闻确实“如期而至”。只不过特斯拉这次选择让同行安心。顶着特斯拉“全球定价最低”市场的头衔,上周“星舰”都炸了,又怎么可能再降价呢?这当然是开个玩笑,但特斯拉所谓“成本定价”的策略也实属贴金。实际原因恐怕只要翻看特斯拉去年的销量、订单表现就一清二楚了。
去年12月份,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环比下滑超4成。这似乎做实了特斯拉当时在国内减产,以及销量不及预期的传言。而根据有关数据披露,去年年底,特斯拉在国内挤压的订单只剩5千多台。这些或许才是刺激特斯拉在今年年初直接在价格上“放大招”的根本原因。但是降价带来的负面效果也在显现。根据今年一季度的数据,特斯拉营收同比增长近24%,净利润却同比下滑约24%。很显然,降价带来了销量,但盈利能力也下滑迅速。从产品毛利率来看,特斯拉也几乎下滑了10个百分点,毛利跌至20%以内,已经低于经营目标线。这种局面下,趁着上游大宗供应链降价“回血”还来不及,又有谁会挑头搞价格战呢?
总之,一季度国内车市略显混乱的价格战似乎要被画上句号了。无论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,确实在价格战之中收获到了一定的销量。但油车的前景并不完全在自身的价格上,反倒是继续“割让”利润,所能得到的正向反馈在减少。如此以来,等待类似去年购置税政策那样的“普惠”性质的利好,似乎成为更理想的选择。而新能源车方面,就算是成本控制大户特斯拉,也得喘口气。与其指望碳酸锂的暴跌促使新一轮价格战开启,还不如期待诸如4680电池、一体压铸车身等基础落地,从根本上进一步压低成本,以实现“油电同价”。
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路咖汽车,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。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与易车无关
好了,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“现在汽车价格走势”的讲解。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。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,请随时告诉我,我将竭诚为您服务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